故事发生在二战时期的一个美国沿海小镇,八岁小男孩Pepper(雅各布·萨尔瓦提 Jakob Salvati 饰)天生矮小瘦弱,为此没少受同龄人欺负,还被取绰号为“小男孩”(little boy)。他最好的朋友兼搭档,就是自己高大魁梧的父亲詹姆斯(迈克尔·拉帕波特 Michael Rapaport 饰)。在父亲的教导陪伴下,Pepper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。直到父亲应召入伍,投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中去。

就在Pepper期待父亲回家时,噩耗传来,他的父亲在菲律宾被日军虏为战俘,生死未卜。而此同时,Pepper和他哥哥London(大卫·亨瑞 David Henrie 饰)将战争仇恨发泄在镇上的一个日本人桥本身上,为此兄弟俩都接受了相应的惩罚。神父为了教育Pepper,将一个“古老的清单”交给他,只要他把清单上的任务都完成,他就能拥有可以移动大山的信念和力量,从而就能把他的父亲从二战战场中带回来。这个清单的其中一项,就是和日本人桥本成为朋友……

果然我是不适合写影评啥的,随便瞎诌吧。

众所周知,二战中在日本广岛投下的一颗原子弹就叫小男孩。原子弹的使用,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,给战争的结束带来了曙光。电影起名“小男孩”,估计也有期盼和平的寓意在吧。

首先呢,老套路。战争开始了,山姆大叔的一句"I want you!",这个家庭里面的爸比,便无可奈何的应了征,留下妻儿牵肠挂肚。

不同的地方来了,这部电影讲的点很多,不仅仅是战争。侏儒的小儿子被欺负,讲的是成长。神父善意的谎言,讲的是信念。桥本与Pepper之间的关系,讲的是种族和友谊。

电影最让我感动的是Pepper与桥本之间的关系。起初Pepper也是怨恨作为发起战争的民族的一员的桥本的,再后来神父让他跟桥本做朋友,让他尝试着去了解桥本。随着Pepper的了解,我们也认识到桥本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,曾经有着美满的家庭,却漂泊到他乡。桥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。Pepper对桥本的态度也从厌恶逐渐转变为朋友了。

清单上有一条是“埋葬死者”。桥本如果去世了,Pepper就能实现这一条了,爸爸就能回来了。然而Pepper却犹豫了,他实在不忍心朋友离开,朋友和爸爸都重要,谁也不能放弃。于是,他给桥本暗中祈祷,希望他尽快康复。

说说结局吧,结局可谓是一个转折。总之爸爸回来了。我的玻璃心终究没碎掉。